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 > 尔街命遇上一场区块悄革当华的悄贵金融基础老钱链新设施

尔街命遇上一场区块悄革当华的悄贵金融基础老钱链新设施

2025-09-25 19:18:30 [视角] 来源:币市达人

最近在整理办公室资料时,无意间翻到Ripple和CB Insights那份引人深思的报告,让我不禁感慨:那些曾经对加密货币嗤之以鼻的传统银行,如今正悄悄变身为区块链基建的"包工头"。数据显示,2020-2024年间,全球银行共参与了345起区块链初创投资,这数字比三年前翻了两番还多。

银行家们的"打新"游戏

有意思的是,这些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们一反常态地热衷于"打新"——超过60%的投资都砸在种子轮和A轮。要知道,传统银行通常更青睐成熟项目,这种"赌徒式"布局明显是在押注数字资产的未来。就像我那位在高盛工作的老同学说的:"现在不布局,五年后可能连牌桌都上不去。"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33笔"超级融资轮",单笔金额都超过1亿美元。日本SBI、美国高盛这些老牌机构出手之阔绰,让我想起2000年互联网泡沫前的景象。不过这次,钱主要流向了三个方向:27%投向交易和质押平台,24%砸向支付系统,21%用于数字资产托管——都是些实实在在的金融基础设施。

全球金融版图的区块链改造

去年几个典型案例特别耐人寻味。巴西的CloudWalk一口气拿了7.6亿美元,这家公司用区块链改造本地支付系统的故事,活脱脱就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科技突围记。而日本SBI收购德国Solaris的戏码,则展现了亚洲资本如何通过区块链在欧洲"抄底"。

更惊人的是调研数据:57%的银行已经在测试数字资产服务,剩下43%中超过三分之一计划三年内入场。这让我想起摩根大通的Onyx平台,他们现在用JPM Coin做机构结算,效率提升得让同行眼红。花旗的代币化证券平台更是野心勃勃,连美债和外汇市场都想重构。

银行们的"三重焦虑"

跟几位投行朋友深聊后,我发现他们布局区块链主要出于三个考量:

首先是跨境支付这个痛点。记得去年帮客户做一笔中美转账,中间经过5家代理行,花了3天时间,手续费堪比机票钱。区块链几秒钟到账的优势,对银行来说既是威胁也是机遇。

其次是资产代币化的诱惑。去年参观汇丰的房地产代币化项目时,他们演示了如何把一栋伦敦写字楼"切"成100万份数字权益。这种流动性魔法,让传统投行业务模式面临重构。

最后是合规成本的压力。反洗钱审计越来越严,某大行朋友吐槽他们合规团队已经膨胀到3000人。区块链的透明特性,确实能给银行省下真金白银。

监管紧箍咒下的生存法则

现在全球监管都在收紧,美国的GENIUS法案、欧洲的MiCA框架,连香港都出台了VASP制度。这就像给野马套上缰绳——虽然限制了狂奔,但也指明了赛道。我观察到,聪明的银行都在做两件事:要么像星展银行那样自建数字交易所,要么像法国兴业那样收购合规技术公司。

特别有意思的是托管业务。去年参加新加坡金融科技周,发现几乎所有Web3项目都在寻找持牌银行合作。毕竟在监管寒流下,合规托管就像冬天里的暖炉,谁都想蹭一蹭。

写在最后:金融新大陆的探险

看着办公室窗外纽约的天际线,我不禁想象:五年后的华尔街,会不会每个交易大厅都运行着区块链节点?这场变革绝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整个金融DNA的重组。传统银行如果只是把区块链当新玩具,迟早会被淘汰;但若能像SBI那样真正拥抱变革,很可能会成为新金融时代的"造雨人"。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区块链就像2000年的互联网——充满希望却也危机四伏。算法风险、监管套利、技术漏洞,处处都是暗礁。但正如我常对团队说的: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参与这场变革的风险。

(责任编辑:合约)

推荐文章
  • 加密货币托管:一场迫在眉睫的信任重构

    加密货币托管:一场迫在眉睫的信任重构 作者:BART HILLERICH 翻译:火火/白话区块链当信任崩塌之后说实话,2022年那场加密市场雪崩的场景至今想起来还让人心有余悸。交易所接连暴雷的连锁反应,不仅让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更彻底暴露了这个行业在资产管理上的致命软肋。记得那天,我在咖啡厅偶遇一位老友,他双眼通红地盯着手机屏幕喃喃自语:"完了,全完了..."那一刻我才真切体会到,在这个看似光鲜的去中心化世界里,我们竟然把自己的血汗钱... ...[详细]
  • 熊市寒冬里的一把火:FameEX豪掷千万补贴回馈交易者

    熊市寒冬里的一把火:FameEX豪掷千万补贴回馈交易者 9月6日这天,加密货币市场依旧低迷,但FameEX却为交易者们点燃了一把温暖的火。作为业内知名的衍生品交易平台,他们推出的"熊市回血计划"简直就像是为饱受市场折磨的交易者们量身定制的一剂良药。三大福利助力熊市突围说真的,在当下这种行情里,能见到平台如此豪爽的补贴活动实属难得。FameEX这次可是下了血本,活动分成三个层次:首先是最简单的"入场礼"——前200名报名的用户就能白拿1-15USDT的手... ...[详细]
  • 当传统金融遇上Web3:一场颠覆想象的跨界对话

    当传统金融遇上Web3:一场颠覆想象的跨界对话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收到这场"金色交流会"邀请函时,心里直犯嘀咕:又是一群西装革履的投资人对着PPT高谈阔论?但当我真正走进会场,扑面而来的却是咖啡香混合着程序员特有的T恤文化,这种反差感让我立刻来了兴趣。打破次元壁的行业碰撞记得那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传统VC投资人老张和00后DeFi开发者的对话。老张刚开始还在用"ROI"、"资产负债表"这些老派术语,结果被小伙子一句"您说的这些在我们链上都是智能... ...[详细]
  • 行业巨头抱团取暖:德州能否成为加密世界的新硅谷?

    行业巨头抱团取暖:德州能否成为加密世界的新硅谷? 9月11日这天,加密圈发生了一件大事。a16z、Coinbase这些行业领头羊们,竟然在德克萨斯州搞起了"小团体"。他们组建的这个"德州加密货币自由联盟",听起来就很有美国西部片的味道——一群"法外之徒"聚在一起,准备在监管的荒野上开疆拓土。为什么是德州?要说这帮科技新贵为什么看上了德州,这事儿还真有意思。a16z的政策主管Brian Quintenz跟我打了个比方:"德州就像是数字时代的西部边疆... ...[详细]
  • 加密货币狂欢季:ETH领涨下的投资全攻略

    加密货币狂欢季:ETH领涨下的投资全攻略 说实话,最近的市场让我想起了2017年的疯狂。ETH就像一匹脱缰的黑马,4000美元的关口说破就破,连个像样的回调都没有。这不,我昨天跟几个老交易员喝茶,大家都感叹:ETH这次走得比预想的还要扎实。ETH的强势表现仔细观察ETH的走势,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日线看似要回调的时候,价格总能神奇地稳住。这种"背离却上涨"的特征,往往预示着大行情。我记得2020年底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当时很多人不敢... ...[详细]
  • 企业投资比特币迎来重大转机:FASB会计新规将打破僵局

    企业投资比特币迎来重大转机:FASB会计新规将打破僵局 最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一项关键决策,可能正在悄悄改变企业对比特币的态度。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加密市场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这次改革来得正是时候。旧规制的困境现行的会计准则实在是个"奇葩"设计。想象一下,你在2020年以3万美元买入比特币,现在涨到6万却不能记录收益,但要是跌到1万就得马上认亏。这种"只计亏不计盈"的会计处理,简直就像是在用"独眼龙"的方式看待加密资产。难怪这么多企业对持... ...[详细]
  • 市场迷思:当欲望遇见纪律,交易才能开花结果

    市场迷思:当欲望遇见纪律,交易才能开花结果 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不禁想起这些年见过的无数投资者。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亏得黯然离场。2023年9月8日的这个早晨,比特币市场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投资课。交易心理:欲望与纪律的平衡术说实话,在这个市场里待久了,最大的感受就是:投资本质上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我记得有位老师说过:"当你盯着账户数字睡不着觉的时候,就该停下来想想了。"这话说得太对了。真正成熟的交易者,会把欲望转化为纪律,把冲动变... ...[详细]
  • 比特币疯狂涨势背后:2.6万美元只是开始?

    比特币疯狂涨势背后:2.6万美元只是开始? 最近这几天,比特币市场简直就像坐上了火箭。作为一名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不得不说这次涨势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在最新公布的美国CPI数据出炉后,比特币不仅稳稳站上了2.6万美元,现在更是一路高歌猛进,直逼2.7万美元大关。说实话,我身边不少老玩家都在讨论:这次是真的要冲3万了吗?CPI数据引爆市场:数字背后的玄机这次涨势的导火索,就是那个让所有投资者都紧盯着的CPI数据。8月份的涨幅达到0.6... ...[详细]
  • 金融大咖叶文莉领衔RWA圆桌:这场元宇宙大会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金融大咖叶文莉领衔RWA圆桌:这场元宇宙大会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金融圈的朋友们注意了!香港国际投资总会执行董事叶文莉女士即将在元宇宙大会上带来一场关于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重磅圆桌讨论。说真的,每次听到RWA这个词我就特别兴奋——这可是让传统金融和区块链世界真正打通的关键!金融女强人的华丽履历说到叶文莉女士,她在金融圈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作为SBI软银软库金融集团的执行董事总经理,这位女强人参与过太多值得说道的项目了。记得2015年那次总会成立仪式吗... ...[详细]
  • 从媒体创业老兵到IP革新者:一个关于故事产业的深度思考

    从媒体创业老兵到IP革新者:一个关于故事产业的深度思考 作为一位在媒体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创业者,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Story Protocol的心路历程。回首这些年,从最早创办Byline Supplement新闻平台,到创立移动小说平台Radish并将其成功出售给Kakao,再到如今获得a16z crypto领投的5400万美元融资,这一路走来,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内容产业急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创业路上的顿悟:传统内容模式的困境记得2014年创办By... ...[详细]